Tuesday, August 30, 2011

名家评论孟沙作品摘录

名家评论孟沙作品摘录



孟沙的小说是那种一旦接触就不敢忘掉的创作,他总以敏锐的眼光洞悉马来西亚的华人生活,深入地触及社会各个领域和不同层面,人情世情在他那冷静的理性辩析和丰富的主体情感里,营造出了一个活脱脱的南太平洋社会生活场景。徜徉在现实生活与现实主义之间,使人们感受到个性品格所赋予的独特风格的魅力,把特殊的岛国情结/血缘情结融进个体意识的抒发和华族精神的表述中。

孟沙以本色当行老报人的敏感,体历周遭的事物,与时俱进来完成文学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人人都在切身感受生活,他的锐利在于深刻的文化个体的思索,从而把人生价值/伦理道德/人性善恶的见地注入到小说创作中。当个体思索突破了塑造人物形象的表层时,形象也就是思想的载体,为描绘廿世纪华人的心声与情感,表达华族的时代精神,作出他写实精神的注释。而当中国文化和马来西亚文化的影子迭现在孟沙小说中时,形式与内容达成了两种文化的聚合。我们就在此刻触到了一个华文作家思索现实世界的脉动。

-————杨振昆/李倩(中国云南)



孟沙的小说有着不少特色。首先,他很擅长捕捉和处理爱情题材。他的爱情小说,不单纯为描写爱情的甜蜜温柔,落脚点依然是刻划人性的美与恶,在平淡中让人嚼出醇厚。

孟沙小说有结构的美,美在谨严,美在缜密,不求一律,但大抵深谋熟虑,成竹在胸,小说无论长短,结构力求不同,但却相当完整。

孟沙小说的另一特点是风格上的朴实和蕴藉。这也是小说的另一种美。朴实指行文和抒发感情的自然,从不虚伪造作;蕴藉是指表达思想意旨的手法含蓄,甚有节制而不直露。

孟沙是诗人,他的感情是诗意的。他的诗意小说以《第二梦》最为成功,使人想起老舍的《微神》。

+ + + +

我尤其喜欢和激赏孟沙的时空意识诗、爱情诗、意志诗和人生诗,超越时空,隽永耐读,常咀嚼出一种美的情味。他的失落感和沧桑感都是一种美。他的艺术审美情趣是高雅的、朴实的,诗句底层流动的是深沉含蓄的对美的追求。在他的抒情中,他将自己进行一种艺术的燃烧,就在对世情事物的抒情中,显示他的品格和情愫。就在他的自我燃烧中,读者的心也被打动。而他的抒情诗回旋的主旋律,应该是奋发潇洒和超脱的。

――东瑞(香港)



孟沙诗歌具有社会性讽刺品格,主要是对马华新诗现实主义精神传统继承和发扬的结果。我特别欣尝孟沙那些带有自嘲和反讽意味的、戏谑风格的诗歌。诗人由对社会的关注回归到了对人自身的关注,这是思想和艺术的双重进步。

杂文精神,是孟沙不少作品具有的潜在特征。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经过几十年的自我熔炼,孟沙作品日益老辣和深沉·····正是杂文精神,使得孟沙诗歌富有实力地针砭了社会和人生的负面·····他的具有这种精神的作品,一般都以某个关系着社会和时代的观点为核心,来统率语言兵马组成全篇。诗风直捷而明快,以有分寸感的语言达到思想观点的畅抒。

―――邵德怀(中国上海)



孟沙与历来许多现实主义诗人一样,自觉地肩负着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具体地说,他力图通过自己的诗作,想唤起世人的觉醒与自省,来共同克服和消除社会的弊端和丑恶,进而恢复人的生存权利以及人的尊严、地位和价值。而构成这种思想的实质和核心的,就是他对人性复归的内心追示。

孟沙在诗歌创作上之所以能不断取得进步和发展,是与他的富于创新精神的诗美观点分不开的。在马华文学界,孟沙属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中年一辈作家中的中坚与骨干人物。。。。近三十年的创作历史,无论就他本人的创作,或是对马华文学的发展来说,都取得了不少的成就,做出了不可抹煞的贡献。

王振科(中国上海)



出乎古典,入于现代,不是拟古,孟沙无疑是深于诗理富于诗情的勤奋而有才华的诗人。

孟沙对文学事业的忠诚,不仅表现在热忱与执着,这一点已为其创作和理论的成就以及为振兴马华文学的努力工作的实贵所证明;同时也表现在直率与真挚。透过他的文学批评,可明显地看出他对文学事业的真诚,也可看出他的批评胸怀与人格光辉。

孟沙小说像是打开了一个新的窗户,笔者通过这个窗户看到了马华社会的生活场景,由此还获得了一种特殊的审美愉悦。

――潘亚暾(中国广州)



孟沙是个从不满足的诗人。他总在不断的寻找超越――超越别人,同时也超越自己。这是一种十分可贵的艺术品格。正因为有这种艺术品格,孟沙的创作风格总是处于一种流动变化之中。

――陈剑晖(中国海南)



平心而论,这部中篇小说所展示的生活内容,并不怎么丰富,作品的主题也不那么深刻,故事情节似乎平平淡淡,人物形象也没有特别新鲜之处,然而,它却有一股神奇的魅力,吸引着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开卷之后便欲罢不能,情不自禁地沉浸在人物的予盾纠葛和感情风波之中,随之起伏跌宕汹涌澎湃,及至掩卷,思绪仍翻腾不已。

著名文学家巴金有一句名言: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是自然,是无技巧。这种艺术的至高境界,值得每位作家孜孜以求。读了《灯火阑珊处》,我们以为,作者似乎是在朝这个方向努力的。这部长达六万余字的小说,就像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河,其间似有波澜曲折,使人为之心荡神驰,但常常是那么自然,那么熨贴,好像就是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一样,作者并没有作刻意安排,其实,这正是作者精心构思的结果。

小说中大量形象生动的具体描写,则是使作品充盈着鲜活的生命力的血和肉····我们以为,作者在艺术上的功力和才气,不仅反映在构建作品的大框架上,而且具现于予盾冲突的起承转合关节处,甚至具现于一个个细微的描写中。小说所以给读者以舒展自如的感觉和作者精心设计、周到安排大有关系。作者细针密缝,将曲折起伏的情节组织得丝丝入扣,较少有疏忽和漏洞,因而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

――钦鸿、夏跃华(中国江苏)评论《灯火阑珊处》



不难看出,孟沙把《榴莲的诱感》作为自己短篇小说的题目,所取的是南洋读者的角度, 而对中国读者来说,却有点“逆向”;他们难以理解为什么异味甚重的榴莲,会对一个大姑娘有那么大的秀感?其实,孟沙写榴莲只是一个表象,他有意拉开“审美距离”,把爱情的描写置于水果享用的背面,使爱情的选择与榴莲的挑选重叠在一起。

孟沙不仅是小说家,也是诗人,他显然把榴莲当作一种意象写进作品中,榴莲的诱感,说穿了就是爱情的诱感,榴莲的挑选,其实也就是暗喻伴侣的挑选。····榴莲成了某种图腾、意象,它成了南洋文化的一种象征,榴莲已不是植物意义上的榴莲了,榴莲的故事里面有故事,妹妹的故事后面有故事,由于作者对榴莲如此反复描写和转述,并在对此中写姐姐与妹妹择偶观念的不同,让这篇小说获得了“形而上”的性质,使“吃榴莲的哲学”成为挑选对象的哲学,这正是《榴莲的诱感》的艺术魅力所在。,

――古远清(中国武汉)评《榴莲的诱感》



孟沙退休后,一手执教鞭,一手创作文学作品,他没有在商海中载浮载沉,更没有媚俗去写那种面目模糊、语言暧昧和含混、节奏支离破碎的前卫诗,而照写他利用传统、发扬传统、“穿梭在古典与现代之间”的诗作。这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需要毅力,需要恒心。

此诗集对我构成一个最直观也是最富魅力的在于作者的抒情方式。在这里,有新鲜的意象,有动人的比喻,有富于南洋风味的描绘。而这些均像从晨曦到日落、从黄昏到黎明树林中的万叶千声,此起彼伏,交叠依偎着,构成一幅迷人的人生风景和社会风俗画。讲到诗的构思,诗的语言、诗的形式,也许比不上作品内容的丰富更重要。孟沙将自己深刻的人生体验表现在《两片叶子》一类的描绘中,看似平淡无奇,其实细加咀嚼,却大有深意;看似缺乏技巧,其实这里蕴藏着看不到的技巧。

孟沙晚近的诗,比过去多了不少哲学的思考。《时光问题》便体现了作者穿越岁月的努力。读这种引人思索的诗,就似观看作者追溯时光的方式,欣赏他自己一手导演的生生不息的杰作。

――古远清评孟沙的诗





名家写孟沙摘要



孟沙原名林明水,诞生于马来西亚柔佛州一个山城-昔加末。六十年代中开始写作,于一九六七年出版第一部诗集《青春献歌》,此后一直创作不断,历年均有作品出现,而已出版的著作达廿部以上,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和评论。

孟沙是个多产作家诗人,从他超过四十年的写作生涯里,产量最多的是诗,已出版的诗歌专集共有七本,小说也不少,共有四本,散文集两部,杂文集三部,评论集四部。由于为种文体均能称心,马华著名小说家方北方誉之为“马华支罕见的多面手”。

――以上摘自杰伦的《作家真情录――孟沙》



孟沙是位全才作家,又是著名的组织家和活动家,年未满半百,在海外华文界实在难觅如此全心投入华文文运的领袖人物。他50年代末期开始写作,60年代崭露头角,迄今未离开过文坛,以写诗和小说为主,也写散文、杂文和评论。1969年至71年间曾主编南洋商报文艺版《绿野》,先后与友人创办青春出版社和摸象出版社。78年大马作协成立了,他是发起人之一,连任四届总务,86年起当选为会长,任期四年。对推动文学活动。他不遗余力,建树良多。先后多次代表大马出席亚华作家会议和亚细安华文文艺营,发表有关马华文学论文。自70年代迄今,先后应邀在国内各地主持文学讲座和担任各项征文赛评审,难以数计。在培养下一代接班人方面,倡设并先后举办了五届“写作讲习班”,收获颇著。他的不少诗歌、小说、散文、杂文被选入多个文学选集,不仅是文坛多面手,而且人、文、行一致,忠诚文学事业,深受文界好评:明事理,识大体,高风格,谦虚谨慎,诚恳坦率,温柔敦厚。这便是年纪轻轻就被选为马华作协领导人之一的原因了。

――以上摘自悠悠(广州)的《马华文坛闯将孟沙》



小事不乱方寸,大事更是锲而不舍,这可由筹组到担任大马作协要职孜孜不倦工作获得印证。·····工作是无休止的,所以有人认为参与了一些份外的工作,作品便会相应的减少(对一些人可能是如此);不过这样的看法未必正确,就像方修先生说的:“作品,有人写在稿纸上,印在书上。但也有人写在实际工作上,印在别人的创作成绩上。”孟沙却好像是例外,他全心投入作协的工作,但他的创作力还是那么旺盛····他对空头批评家毫不放在心上,但他对自己的作品却从不掉以轻心。我记得他有一本著作在一家书店寄卖时,那家书店因为账务问题而被查封;眼看自己的著作也要遭池鱼之殃,他马上找律师,寻求法律途径“营救 ”自己的书籍,结果获得法官发下庭令,他的书全部被“救”出来,但他却花了六七百块的律师费。那批书虽然都完全无“卖”,他却还很开心,因为没有被拿去贱价拍卖!

我看他写诗,就是有这股能耐!魑魅喜人过,由他;只要个人不忽视外貌的讲究,同时和朴实的内容很好地结合起来,那便是古人说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了!

――以上摘自伍良之的《我写孟沙》



www.huatuan.com/mengsha/mingjiacomment.htm
http://www.huatuan.com/mengsha/index.htm
http://www.huatuan.com/mengsha/index2.htm

www.huatuan.com/hongsee

20110830 019-3311361 林鸿思 pasted.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